现代医学的巨大进步,使得健康长寿完全能够成为可能。
横向看,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均寿命都比较高:摩纳哥87岁,中国香港86岁,中国澳门86岁,日本85岁,瑞士85岁,新加坡84岁,意大利84岁。
纵向看,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为35岁。当时,由于生产力低下、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以及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,导致人均寿命较低。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寿命已达78.6岁。上海北京分别为82.5岁和82.2岁。一些高级保健对象,也从之前六、七十年代的70多岁左右,上升到现在的90多岁。
一,健康长寿,要有健康意识和正确的健康管理。
1,首先,你自己必须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,并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健康的意识。
有人说,这不是废话吗?谁不重视健康?其实不然,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确实主观愿望希望健康,但是客观现实他做的又是另一套,其行为与健康的要求背离、相反,一些人在不自觉中糟蹋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。
比如:
有的人过度饮食、抽烟、吃槟榔、熬夜、酗酒……。
有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,把体检不当一回事,长期不体检。
有的人有病不就医,拖着,硬杠,以致本来可以治愈或者可以早期发现的疾病,拖成重病、大病,甚至不治之症。
有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场景毫无安全意识,导致意外发生,身体受到伤害,甚至付出生命。
所以,人这一辈子,一定要有健康意识,并切实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,健康意识与日常行为相一致。健康修养与健康习惯,贯穿您的一生,并不断更新,接受新的健康理念和方式、方法。健康意识的培养,应该从小学生、幼儿园抓起,越小灌输健康理念,越早在思想上形成烙印,一辈子受益。
2,有了健康理念和意识,人这一辈子,还要有正确的健康管理
人的健康是需要管理的。健康管理是本人与医生、医疗机构的相结合,才能达到管理目标。自己的身体健康,自己要亲自、主动参与管理,不能全部依靠医生和医疗机构。
健康管理中,自己应该做哪一些呢?
自己要了解并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。比如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血尿酸、肾功、肝功……
要记得既往患过的疾病史,曾在什么医院、什么科室、哪位医生诊治。
养成对看病、住院、体检等医疗文书的分类保存习惯。
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的患病情况及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。
严格按照医生的方案治疗,要落实在行动上,体现在治疗结果上。
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健康常识,指导自己的健康行为。
…….……
二,如何做好健康管理,达到健康长寿目标?
1,"血管的寿命有多长,寿命就有多长",这句话非常有道理
血液通过血管来供应人体组织和细胞的营养和氧,如果血管病变,出现硬化、斑块、堵塞、破裂,可想而知,组织和细胞就受到影响,可能就会产生病变。所以,保护血管很重要。
所谓三高,即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。三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,大家都知道。我们不能阻止得三高,可怕的是得了三高不去管理它。
通过口服降脂药而达到血脂各成分指标正常或合理范围内,从而减缓血管硬化、斑块形成,延长血管寿命,促进身体健康和长寿。降脂药需要长期服用,通常与降低血液粘滞度的药物如拜阿斯匹林或者波立维合用,具体用药及剂量遵从医嘱。
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,各种降血酯药、降血压药、降血糖药很多,效果非常好。而且,由于国家医保政策的全面实施,药物都非常便宜,普通人都用得起。
保护血管,延年益寿。
2,深度体检非常重要
深度体检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,发现身体各组织器官可能存在的病变。深度体检是相对于一般性体检。现在,绝大部分单位和个人都是一般性体检,体检标准在几百元左右,项目少,标准低。
为什么要做深度体检?因为一般性常规体检只是基本体检,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覆盖到,没有起到全面了解身体各组织器官状况的作用。
深度体检是在一般性体检基础上,包括胃肠镜、肺CT、脑核磁共振、冠脉CTA、肿瘤8项……等,以及针对自己身体疾病的个性化的特定部位、特定指标的检查。PET-CT与PET-MRI(核磁共振),一般不作为深度体检用,因为它需要对人体注入放射性核素,而且费用昂贵。
胃肠镜检查可以发现食道、胃、结直肠病变,如早期食道癌、胃癌、结直肠癌。现在无痛胃肠镜基本上普及了,做胃肠镜不痛苦,胃肠镜不再使人恐惧。
肠道息肉分为单纯性息肉与腺瘤样息肉,大部分为单纯性息肉,少部分为腺瘤样息肉。据报道,20%的腺瘤样息肉转化成癌变。
定期胃肠镜检查(一般为3~5年)是非常有必要的,可以大幅降低患食道癌、胃癌、直结肠癌的风险。
肺CT与胸部DR片的检查费用差不了多少,建议体检选做肺CT。三年新冠疫情期间,因为发热需要拍肺CT片,无意中发现不少人患有肺结节。部分肺结节是肺癌前期病变,可能转化为肺癌。指南提示≥8mm结节有手术指征,但是应参考肺结节形态情况、大小动态变化情况。如果体检发现肺结节,应该去看胸外科医生,遵循医生建议。现在肺结节手术都是胸腔镜微创手术,创伤很小。
肺CT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、肺结节等。
冠脉CTA是一项无创性心脏冠状动脉成影检查,通过静脉注射显影剂成像,看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硬化、斑块形成、堵塞情况。如果发现问题,医生可能建议你进一步做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。
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流的动脉,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,是非常重要的器官。猝死人群中包括年轻人的猝死,有相当一部分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引起的。
现代物理技术的进步带动现代医学的进步,冠脉CTA、冠脉造影、支架植入、冠脉搭桥,以往对冠状动脉疾病束手无策,现在变得完全可以成为大众化的检查和治疗。现在年轻人患有冠脉狭窄的并不罕见,冠脉CTA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冠心病。特别是有临床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显示ST段异常的,应该进一步做冠脉CTA检查。
虽然肿瘤8项的检查结果并不具特异性,但是其中的某一项指标对应的是某一种肿瘤,如果该指标出现异常,提示、警示医生对该肿瘤再作进一步的追踪检查,进一步确诊。这项检查的意义也非常大,费用需要几百元。
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、实施,深度体检会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,从国家层面推广普及。花钱少,健康多,把疾病预防、控制在早期、早早期。
3,毕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
大家都知道,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很重要。现在,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,过度过量饮食,已经成为很多疾病的来源,如肥胖、高血脂、高血压、糖尿病……。改革开放前,吃不饱饭、饥饿,营养不良。改革开放后,能吃饱饭了,部分人放开吃,把吃饱饭、高油高蛋白饮食等,当作幸福生活的体现。殊不知,饥饿、营养不良与过食、营养过剩都危害身体健康。饮食过度过量已经成为健康长寿的重要杀手。
抽烟是又一个损害身体健康的行为。抽烟不仅因为烟直接吸进肺,对气管、肺细胞产生直接的危害,导致肺癌、慢阻肺等疾病,而且烟对人体血管的慢性损害导致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血管硬化,这些都是通过大数据经过科学研究的结论。
有人讲,xx抽了一辈子的烟,不是照样活到八、九十岁?但是他不知,与此人相比,更多的人因为抽烟患上了肺癌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。拿个例与普遍现象比是错误的,如果此人不抽烟,他还可以身体更健康长寿。还有人讲,就抽烟这点爱好,人生就几十年,不能断了这个爱好,意思是抽烟在享受人生。这个谬论更离谱,不抽烟,人生就不幸福吗?多少人因为抽烟习惯后而患上肺癌、冠心病后,医生叫戒烟,立马乖乖的都戒了烟,烟瘾也立马没了,没有一个不后悔当初染上了抽烟不良习惯。
烟进入肺,是异物,长期大量的慢性刺激支气管、肺组织,引起支气管、肺细胞病变。烟部分吸收进入血液,导致血管疾病,最常见的是冠心病、高血压、血管硬化,因为血液是通向全身每个组织器官,还导致其他的相关器官的疾病。抽烟不仅花钱,最主要的是抽烟伤害身体。在美欧等地区,只允许在指定抽烟区抽烟,抽烟的人已经减少了。
酗酒伤害身体。酒进入身体后吸收进血液,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后才能排出体外。长期过量饮酒加重肝脏负担,形成慢性肝损害,导致酒精性肝硬化。
饮酒是一种文化,真正有酒精依赖有酒瘾的人极少,绝大部分人饮酒是应酬交际,而不是喝酒后很享受,真正想喝酒,绝大部分人都是喝酒后难受。酗酒伤肝,相信酒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淡化。
咀嚼槟榔危害不小,现在咀嚼槟榔的人越来越多了。槟榔咀嚼后在口中形成一团粗纤维,这一团粗纤维在口腔反复咀嚼,对口腔粘膜是刺激,刺伤了口腔粘膜层。粘膜受到长期的慢性损害,就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,形成瘢痕,口张不开,临床诊断叫"口小症"。还有少数人因为槟榔纤维长期慢性刺激而导致口腔粘膜癌变。在湖南省大三甲医院口腔门诊,因为咀嚼槟榔而去就诊的占比不少。
另外,咀嚼槟榔还被人看不起,人们普遍讨厌身边咀嚼槟榔的人,大红嘴,吐在地上令人反感恶心。
4,正确管理已患疾病
如果你已患某种或某几种慢性疾病,正确管理很重要。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,使得很多疾病可以控制或延缓疾病进程。
高血脂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医生要求的指标范围内。对于已有血管斑块的人,通过长期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成分,据报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原有的血管斑块,也可以起到稳定血管斑块的作用。
通常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,判断身体的全身是否有动脉血管斑块形成。颈动脉只是一个动脉血管的代表性窗口,如果颈动脉有斑块,全身其他的动脉血管也会散在有斑块。
因为每一个人的基因不一样,不同的人,其体内代谢功能不一样。一些长寿的人,其代谢功能好,血液中可能导致血管硬化及斑块的有害脂蛋白就少。血脂高,我们就通过口服降血脂药来控制它,降到正常,完全可以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。
高血压有多型,主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动脉血管弹性差导致的高血压。高血压可以通过降压药控制在合理范围,要长期终身服药。血压控制不好,可能会有中风的风险。
随着生活的改善,现在糖尿病已经成为常见病了,发病率显著增高。糖尿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配合药物治疗,也可以完全控制。糖尿病对饮食控制非常严格,严格的定量定时,千万不能管不住嘴,必须要管住嘴。
糖尿病患者,如果医生建议你用糖岛素,应该首选使用胰岛素治疗,因为胰岛素效果最好,使用后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少。不要嫌注射胰岛素麻烦,为了身体受益,这点麻烦非常值得。糖尿病病人应定期通过看眼底的血管情况,以评判全身微细血管的变化。糖尿病是高血压、冠心病的凶手之一,糖尿病性肾病导致尿毒症,糖尿病还可导致神经末梢病变、糖尿病足等各种并发症。
另外,糖尿病患者要防止低血糖反应,低血糖可导致晕倒。通常口袋里放两块饼干,随时应急。
5,选择信任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就诊、住院很重要
北京、上海的优质医疗资源丰富,很多外地患者前往北京、上海就医。现在,各地医疗水平都很高,三甲医院越来越多,三甲医院越来越大。医生文凭越来越高,高水平医生越来越多。医疗器械与设备越来越先进,药品种类越来越丰富,新药特药越来越多。治疗手段、治疗方法越来越先进。
现在各种手术大多都已经微创化,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越来越小。超声手术刀代替了传统手术刀,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越来越少。
癌症因深度体检而被早期、早早期发现,原位癌发现的越来越多,发现原位癌后只需早期微创手术切除即彻底根治。对中晚期癌症,由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、化疗、放疗,又增加了免疫治疗、靶向药物治疗、细胞治疗等。手术切除肿瘤越来越精准。化疗药物效果越来越好,副作用越来越小。肿瘤放射治疗越来越精准,效果越来越好,放射治疗手段多样,传统的直线加速器放疗,到X刀、射波刀、质子刀。免疫治疗、靶向治疗、细胞治疗,把癌症治疗推向到一个翻天覆地的新阶段。在癌症治疗技术最先进的美国,已经有部分医学专家将癌症治疗称做慢性病治疗,癌症已经从死亡率第一降至第二,不再谈癌色变
医疗信息化,让远程医疗成为常态化。不出省不出市,同样享受异地优质医疗资源。
对于复杂疾病,可以多看两位医生和医疗机构。
不要相信"神医""神药"、"包你好"的所谓医生。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,一般都不会讲满,而是把副作用、可能的并发症充分表达,但是这不代表这种治疗方式不行、这个药物不行。
6,正确"养生"
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养生做好了,就可以健康长寿。有养生意识,说明重视自己的健康,这个理念是对的。但是,养生的方法要正确,要遵循科学原理。一些错误的养生的认识与做法,害人不浅。
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,老年人减寿的十大因素中,错误的养生观念赫然在列,许多老年人所推崇的养生方法,非但没有延年益寿的作用,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健康。
比如许多人喜欢吃保健品,市面上号称"抗癌"、"养颜"的产品五花八门,但这些保健品的实际效果往往缺乏科学依据。一些研究表明,长期过量服用保健品,可能干扰正常的身体机能,甚至增加患病风险。
有的人认为人参、鹿茸、燕窝、冬虫夏草这类名贵药材视为能够"补气养血",延年益寿。有的人把动物中的蛇、海马、牛鞭及植物药材等泡入酒中,视为去除去百病的珍品。而我的看法,这些药酒是蛇、海马、牛鞭等动物及动物器官的尸体浸泡的酒,是非常令人恶心的。植物药酒,也因滋生细菌,对人体有害。
有的人运动养生,运动量越来越大。适量运动有益身体健康,但过度运动则会适得其反,尤其是老年人,关节、韧带等组织的恢复能力不如年轻人,过度运动容易引发运动损伤。老年人锻炼应当适量,散步、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对身体更为合适。坚持适度运动,才能真正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。
如何科学养生,避免掉入这些错误观念的陷阱呢?首先,老年人不应盲目追求"神药"或"特效疗法"。与其花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在各种保健产品上,不如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,养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。
其次,定期体检至关重要。很多老年人觉得自己身体无大碍,不愿意去医院做检查,殊不知,许多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最后,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健康同样重要。乐观开朗的心态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,还能增强免疫力,帮助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时更具抵抗力。
养生不是追求特效神药,而是遵循科学,回归生活的本质。老年人应摒弃那些看似"神奇"的养生法,远离误区,才能真正实现长寿与健康。
我们正生活在这个天翻地覆的伟大时代,我们正享受着多么美好美妙的生活。让你、我以科学的态度,认真的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。
看这五彩缤纷的繁华世界,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
记住几个关健词:
健康意识
健康管理
深度体检
毕生良好的生活习惯
不让不良生活习惯糟蹋身体
不过度饮食
管控"三高〞
正确"养生〞
不信神"药〞、神"医〞
选择信任的医生与医疗机构就医